所谓“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的药物。而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性状、炮制、性能、配伍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即称为“中药学”。是中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的品种随着历代本草的更递兼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其所载药物品种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就整个药物种数而论多数药物由于其疗效确切而被沿袭应用而一部分品种则被淘汰同时也有新的品种不断被增补进来。因此中药的品种是在历代本草不断地变迁中逐渐发展起来的。
中药的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其名称也较复杂但一般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中药的名称往往反映了它一定的特征故对于掌握中药的某些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传入中药新兴学科的建立一些现代科学的分类方法也被引进中药的分类。诸如中药功效分类、药用部位分类、植物学分类、动物学分类、矿物学分类、中药化学成分分类等方法。近年所编辑的有关教材及书籍多根据其学科的性质不同而分别采用不同的现代科学分类方法。
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证明重视中药产地与质量的关系强调道地药材开发和应用对于保证中药疗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药的品种繁多除少部分为人工制品外绝大多数取自天然的动、植物和矿物。掌握中药采收和贮存的知识对于保证中药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中药的性能指与中药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质和功能。是所有的药物共同具有的一些普遍特性。中药的性能理论又称为药性理论。它既是中药功效的高度概括也是认识中药功效和应用中药的理论基础。